《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汕头大学,百年树人

 
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依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汕头大学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经济走廊建设,坚持国际化、精细化的办学特色,引入国际创新经验,为粤东地区乃至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从1979年开始筹建,到1990年落成,再到如今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汕头大学(以下简称“汕大”),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又是“广东第一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 金秋九月开学季,进入汕大校门,远远的便看到一道简单的金属弧吊着一个中国式的吊钟和一座石楼,这便是汕大的地理标志真理钟。就在前不久的开学典礼,伴随着真理钟的敲响,汕大新的一批学子入学开启了他们新的求学历程。而更让莘莘学子们兴奋不已的是,在今年6月16日,李嘉诚基金会推出一项教育资助创举,支持汕头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的公立综合性大学。 汕头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文华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在38年的发展过程中,汕头大学一直致力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从学分制、OBE一体化教育体系、系统整合医学培养模式,到书院制、服务学习、素质拓展;从 CDIO 工程教育到新工科建设;从阳光财务、ISO 规范管理、教师年薪制到四院两部大部制;从入围 THE、CWUR、USNews、QS 等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到合作办学项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举办和招生……各项成绩均领全国风气之先。 先行先试为全国高校之先 汕头大学,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 这所年轻高校,经过38年沉淀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试验田。而回顾汕头大学建校校史,其创办与发展除了一圆潮汕人民百年大学梦,也在潮汕片区教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汕头大学图书馆。图/韩静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潮汕地区,土地资源匮乏,地狭人稠,工业基础向来薄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愈发重视,上高中升大学成了当时很多家庭的梦想。然而基于过去潮汕一直没有大学,潮汕地区的学子求学只能向周边省市报考大学志愿。就尽快满足潮汕地区高等教育的需求,广东省的想法与李嘉诚不谋而合。 很多汕大校友都知晓的一段历史是,在创办初期,汕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就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李嘉诚专门在香港成立汕大工作小组,多次与众乡贤勘察校址,每次来汕大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李嘉诚对汕大寄予的厚望,也可在其《我对汕大的期望》一文中窥见。在这篇记录李嘉诚与汕大情感的文章中,李嘉诚表示期望汕大的使命是为使国家长治久安与稳步前进而甄才、养才和用才;为使祖国跻于康强之列而大力发展科技;为使潮汕地区经济振兴与发展而不懈努力;为使自宋以来已有“海滨邹鲁”文化昌盛的美誉得以延续。 这样的期许也使得汕大在建立之初,就瞄准了“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在京会见李嘉诚先生时指出“汕头大学要办得更加开放一些,逐步办成国家重点大学”。 开放意味着需要在现有的建校理念上需求更大的突破。1987年,汕头大学校董会成立。校董会大胆借鉴国外高校董事会的模式,协助汕头市政府对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开展积极的实质性的工作。除了校董会,从2002年起,该校还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请外籍人才担任执行校长、副校长、院长等职务,在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及人事制度上展开全方位改革。 刘文华介绍,遵循“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汕头大学一墙之隔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由享誉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于2016年12月5日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从2017年至今已先后完成三批招生。据介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设置了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并被纳入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国际交流网络,这意味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生将有机会到遍布全球的以色列理工学院伙伴院校进行交换学习,扩展学术体验。 除了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对接优势教育资源,为大学新生创造了极佳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以外,汕头大学也在经济上保驾护航,让学生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业上,不会为学费而担忧。 今年6月提出的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在汕头大学设立的专项奖助学金。首期奖励计划的对象为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包括四年制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五年制专业。主要奖励支持这四个年级的汕大本科学生在校修读完成本科所有课程。每年的捐资额度依据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当年的学费总额,并以每年一亿元人民币为资助上限。 “李嘉诚基金会于2018年在汕头大学推行学费全额奖励试验计划,为汕头大学新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34名本科生提供学费全额奖励,取得积极效果,从而坚定李嘉诚基金会在2019级本科生中推行此计划的决心。李嘉诚基金会希望报考汕头大学的优秀学子可以把奖励金用于自己的学习需求,拓展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李嘉诚基金会表示,当前,汕头大学进入全面提速发展期,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不仅能支持汕大学生的学业,也进一步推进学校“铸魂育人”工程,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汕头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 依托汕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海洋资源,汕大正在大力引进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多领域人才,同时对接全球先进科研团队,着眼基因组学为基础的育种研究和技术推广,为广东海岸带综合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经济发展开展“汕大支撑”。 “汕大海洋学科是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学科,拥有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营养饲料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亚热带海水贝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近海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其中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海洋科学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立足粤东、放眼全国、纵览全球,以粤东海域的特色藻类、鱼类、贝类、虾蟹类、特异微生物等为对象,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言,我们学校自主培育的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国家水产新品种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养殖,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可以说为地方海洋与水产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刘文华说。 作为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以及高水平学科项目带头人,刘文华对“双高”建设以来项目服务当地的成果如数家珍。“三年来,我们申请和授权专利22件,与超过10家单位共建产学研平台。”他介绍,团队通过研究实现龙须菜良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解决了琼胶原料的质量问题,每年向全国推广栽培1.2万亩。“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研究成果在粤东地区得到较好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利润约3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 作为粤港澳高校联盟发起成员,汕大服务湾区的意识不断拓展升级。具体而言,汕大已携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紧密连接湾区资源。在广州,与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深圳坪山区,聚焦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的实验室即将落成;在佛山高新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持续推进建设。 “这是学校扩大办学格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汕大校长姜虹介绍,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子,重点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各类应用型研究平台20个,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和科研创新重要平台,以此持续为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提供重要支撑。据悉,接下来,汕大将继续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主动对接和引进大湾区先进教育资源和海外资源,不断提升汕头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依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汕头大学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经济走廊建设,坚持国际化、精细化的办学特色,引入国际创新经验,为粤东地区乃至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从1979年开始筹建,到1990年落成,再到如今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汕头大学(以下简称“汕大”),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又是“广东第一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金秋九月开学季,进入汕大校门,远远的便看到一道简单的金属弧吊着一个中国式的吊钟和一座石楼,这便是汕大的地理标志真理钟。就在前不久的开学典礼,伴随着真理钟的敲响,汕大新的一批学子入学开启了他们新的求学历程。而更让莘莘学子们兴奋不已的是,在今年6月16日,李嘉诚基金会推出一项教育资助创举,支持汕头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汕头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文华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在38年的发展过程中,汕头大学一直致力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从学分制、OBE一体化教育体系、系统整合医学培养模式,到书院制、服务学习、素质拓展;从 CDIO 工程教育到新工科建设;从阳光财务、ISO 规范管理、教师年薪制到四院两部大部制;从入围 THE、CWUR、USNews、QS 等世界权威大学排行榜,到合作办学项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举办和招生……各项成绩均领全国风气之先。先行先试为全国高校之先汕头大学,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这所年轻高校,经过38年沉淀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试验田。而回顾汕头大学建校校史,其创办与发展除了一圆潮汕人民百年大学梦,也在潮汕片区教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汕头大学图书馆。图/韩静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潮汕地区,土地资源匮乏,地狭人稠,工业基础向来薄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愈发重视,上高中升大学成了当时很多家庭的梦想。然而基于过去潮汕一直没有大学,潮汕地区的学子求学只能向周边省市报考大学志愿。就尽快满足潮汕地区高等教育的需求,广东省的想法与李嘉诚不谋而合。很多汕大校友都知晓的一段历史是,在创办初期,汕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就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李嘉诚专门在香港成立汕大工作小组,多次与众乡贤勘察校址,每次来汕大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李嘉诚对汕大寄予的厚望,也可在其《我对汕大的期望》一文中窥见。在这篇记录李嘉诚与汕大情感的文章中,李嘉诚表示期望汕大的使命是为使国家长治久安与稳步前进而甄才、养才和用才;为使祖国跻于康强之列而大力发展科技;为使潮汕地区经济振兴与发展而不懈努力;为使自宋以来已有“海滨邹鲁”文化昌盛的美誉得以延续。这样的期许也使得汕大在建立之初,就瞄准了“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在京会见李嘉诚先生时指出“汕头大学要办得更加开放一些,逐步办成国家重点大学”。开放意味着需要在现有的建校理念上需求更大的突破。1987年,汕头大学校董会成立。校董会大胆借鉴国外高校董事会的模式,协助汕头市政府对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开展积极的实质性的工作。除了校董会,从2002年起,该校还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请外籍人才担任执行校长、副校长、院长等职务,在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及人事制度上展开全方位改革。刘文华介绍,遵循“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汕头大学一墙之隔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由享誉全球的知名高等学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于2016年12月5日由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从2017年至今已先后完成三批招生。据介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设置了涵盖工学、理学和生命科学三个领域的10个专业,并被纳入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国际交流网络,这意味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生将有机会到遍布全球的以色列理工学院伙伴院校进行交换学习,扩展学术体验。除了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对接优势教育资源,为大学新生创造了极佳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以外,汕头大学也在经济上保驾护航,让学生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业上,不会为学费而担忧。今年6月提出的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在汕头大学设立的专项奖助学金。首期奖励计划的对象为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包括四年制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五年制专业。主要奖励支持这四个年级的汕大本科学生在校修读完成本科所有课程。每年的捐资额度依据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当年的学费总额,并以每年一亿元人民币为资助上限。“李嘉诚基金会于2018年在汕头大学推行学费全额奖励试验计划,为汕头大学新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34名本科生提供学费全额奖励,取得积极效果,从而坚定李嘉诚基金会在2019级本科生中推行此计划的决心。李嘉诚基金会希望报考汕头大学的优秀学子可以把奖励金用于自己的学习需求,拓展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李嘉诚基金会表示,当前,汕头大学进入全面提速发展期,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不仅能支持汕大学生的学业,也进一步推进学校“铸魂育人”工程,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汕头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卓越人才。主动融入大湾区发展依托汕头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海洋资源,汕大正在大力引进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多领域人才,同时对接全球先进科研团队,着眼基因组学为基础的育种研究和技术推广,为广东海岸带综合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经济发展开展“汕大支撑”。“汕大海洋学科是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学科,拥有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营养饲料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亚热带海水贝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近海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平台,其中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海洋科学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立足粤东、放眼全国、纵览全球,以粤东海域的特色藻类、鱼类、贝类、虾蟹类、特异微生物等为对象,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言,我们学校自主培育的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国家水产新品种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养殖,成为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可以说为地方海洋与水产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刘文华说。作为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以及高水平学科项目带头人,刘文华对“双高”建设以来项目服务当地的成果如数家珍。“三年来,我们申请和授权专利22件,与超过10家单位共建产学研平台。”他介绍,团队通过研究实现龙须菜良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解决了琼胶原料的质量问题,每年向全国推广栽培1.2万亩。“青蟹病害综合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研究成果在粤东地区得到较好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0亿元,新增利润约3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5万人。作为粤港澳高校联盟发起成员,汕大服务湾区的意识不断拓展升级。具体而言,汕大已携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紧密连接湾区资源。在广州,与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深圳坪山区,聚焦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的实验室即将落成;在佛山高新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持续推进建设。“这是学校扩大办学格局,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汕大校长姜虹介绍,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子,重点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各类应用型研究平台20个,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和科研创新重要平台,以此持续为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提供重要支撑。据悉,接下来,汕大将继续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主动对接和引进大湾区先进教育资源和海外资源,不断提升汕头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网址: http://stdxy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7682.shtml


上一篇: 汕头大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下一篇: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黄土高原藓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